寻味丝路 美味甘州
寻味丝路美味甘州
张掖臊面
炒拨拉
(相关资料图)
文\赵武明
核心提示
地处河西走廊蜂腰,作为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张掖,别称甘州,素有“塞上江南”“桑麻之地”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。这里,有着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,风光迥异的地形地貌、多元复杂的气候特点、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,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中,融汇造就了异彩纷呈、地域特色鲜明的众多美味佳肴。
人们经常会因为美食恋上一座城市。不一样的饮食情愫,就会有不一样的城市记忆。独特的甘州风味,超越了果腹的底线,蔓延了思乡的依恋,也拉近了四面八方游客的脚步。
张掖臊面
张掖人爱吃面,是根植在骨子里的记忆。
张掖人新的一天总是从一碗臊面开始的。臊面不是臊子面。臊面是张掖人心中的早餐“扛把子”,有别于岐山臊子面和众多的臊子面,无论是从口味还是做法上都不同。张掖臊面的面是用蓬灰和的,手工薄擀细切,形似韭叶,薄似纸片,长如丝带,嚼起来有筋有骨,吃后满口余香,讲究“薄、亮、精”,就是面要薄、色要亮,吃起来要筋;臊面汤以鸡汤为佳,牛、猪排骨汤亦可,加入胡椒粉和姜粉等调好味后,再加入适量水淀粉,使汤达到一定的色度和浓度,勾好后的汤外观晶亮透明,色香诱人。最后加入炸豆腐片、葱花等,面煮好后装碗加入臊面汤即可食用。味道醇厚辣香,回味无穷,多与韭菜馅包子搭配,各餐馆都有各自不外传的调味秘诀。
牛肉小饭
小饭不小,除了面片小,入口小,那味道可是非同寻常。这里所说的小,是由于面块小、肉块小、豆腐小、菜丁小,以小料做成,故其名也。
牛肉小饭的制作过程虽然比较简单,但也很讲究。首先选用上好面粉和面,小麦面和好后,用擀杖擀开,切成0.5厘米见方的小块,在柔软细布覆盖下晾1个小时左右,将面粒煮熟捞出后浸凉水;其次要精心烹制“小饭”里的汤。汤当然是用牛骨头熬制的,浇上勾兑好的牛肉汤配料,加入香菜、葱花,配以肥瘦搭配的牛肉片、粉皮(当地产的土豆粉皮,表面晶莹,爽口润滑)、豆腐片等。汤中的面宛如饭粒,粒粒分明,色香诱人,余味悠长。牛肉小饭早中晚都可吃,配上一碟泡菜或糖蒜,酸脆相得益彰。
热气腾腾的牛肉小饭因为有胡椒等作料,冬天吃出一头汗,夏天,则吃出一口香。
卤肉炒炮
《中庸》上说,人莫不饮食也,鲜能知味也。炒炮是张掖的一张名片,以“精、鲜、奇、特、色、香、味、形”而著称,实惠大气。炒炮,因为外形是一节节的类似鞭炮而得名,烩炒加时令蔬菜和秘制卤肉混合炒制而成。
卤肉炒炮的灵魂是卤肉。卤猪肉的烹制关键在于卤汤,张掖卤多为红卤,由鲜鸡汤加入八角、姜片、花椒等数十种调料和精盐、糖色熬制而成。制成的卤可长期使用,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卤汤浓淡调换补充调料。猪肉在制汤中久煮久熬,肉烂味香,肥瘦相间。出锅后的成品两头略卷,形似旧时西北地区的毡窝,故有人谐称“烂毡窝”。由于汤料的调制和加工操作十分讲究,做出的卤肉红润光亮,肉质鲜嫩,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既可佐餐,亦可下酒,是当地人茶余饭后小聚小酌不可或缺的小菜之一。
一碗炒炮,几碟小菜,一盘卤肉,一盘排骨,会让食客吃个酣畅淋漓!
西北大菜
张掖谚语云:唱戏凭的腔,筵席看香饭。张掖的传统菜肴首推香饭,现叫西北大菜或张掖大菜。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。这道名菜,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末,把葱蒜末掺进去,拌匀,加调料、食盐,并用面粉和成面团,再搓成圆条,用油炸熟,叫卷肝子。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,拼码在碗内,加调料葱蒜,另拼大肉片子,加肉汤蒸好后,扣于另一大盘内,加鸡蛋索子,浇上卤汁烹调而成。吃时相配各种精美主食,大肉滋味醇厚鲜美,卷肝柔软鲜嫩。这道菜色泽鲜润,清爽可口,香而不腻,极具地方风味特色。
爽口糊粕
吃糊粕,不糊涂。张掖糊粕汤不仅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风味小吃,也是一道特色汤品,几乎家家都不可少。其做法就是将很多食材泡软搅匀,边吃边烩,清香可口。具体做法:通常会用羊肉汤或牛肉汤,往里添加羊肉或牛肉薄片,配以豆腐、青菜、粉皮、面筋,用淀粉勾芡,加盐、葱花、蒜调成汤,再将麻花掰成小块放入汤内。麻花最好是干脆的那种,有嚼头,嘎嘣脆。糊粕用料之多,很是爽口,也是张掖必吃的特色美食之一。
搓鱼子
搓鱼面是张掖特有的一种美食,又叫“搓鱼子”,面条是手工搓出来的,酷似小鱼而得名。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,有小麦面、青稞面、荞麦面等,可以分别来和面搓,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,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。煮熟后和红色的肉丁或胡萝卜丁、白色的葱段、绿色的菜叶、黄色的鸡蛋花、黑色的木耳一起炒制,颜色非常漂亮;或者加上店家自己的卤汁,就是一碗鲜辣酸咸皆可的搓鱼面啦!搓鱼子的吃法很多,可以汤吃,也可以干食。干食时,将搓鱼子煮熟,将水控干,拌入绿菜,调上香醋、油辣子、芥末、蒜泥、葱韭等佐料即可食用。如果拌以乡下特有的油菜、黄花菜、曲曲菜等家常菜,食之,味道更佳,只要是吃了的客人,无不赞美一番。
垫卷子
羊肉垫卷子,是河西地区几百年来风行的一种特色菜,是以羊肉、面卷、调味料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。羊肉垫卷子发源地就在祁连山下、焉支山旁的大草原,山丹羊肉垫卷子名扬四海,因山丹羊肉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毫无膻味。制作时选择1-2岁龄羔羊现宰杀,经过独特的烹饪,在其肉汤中加入面卷。卷子是用面食制作出来的,把面和到一定的软度,擀平,上边撒上葱花,抹上油,然后把面卷起来,按照两个指头的宽度切开,就成了!佐以青椒、洋葱、香菜等,面香、肉嫩、味美,香气四溢,令人食而不忘。
鸡肉垫卷子,又名卷子鸡,是西北面食与菜肴的融合,和大盘鸡一样也是超级大份,是张掖特色美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道硬菜。以当地土鸡配以面卷炖制而成。调味的鸡肉汤是关键,这汤味道浓郁,锅里放油先爆炒,之后再加入很多种调味料,辣椒、姜粉、精盐等,直到鸡肉呈红色,再继续用小火焖烧。等到肉烂入味后,再把之前做好的面卷放入一起焖煮,筋道爽滑,到汤水干了就可以出锅了。无论是节日家人聚会,还是宴客招呼亲朋,卷子鸡都是张掖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名菜。这道菜的特点是酱香浓郁,面卷筋道有韧性,光看看品相就让人食欲大增,吃起来香浓有滋味。
罐罐席
罐罐席,是山丹人对老席的叫法,兴盛于明清时期。
山丹罐罐席是民间传统宴席,传承和吸收了本地自古以来多种宴席之所长,包含着红白喜事待客方式,综合百家智慧及养生理念,传统文化、宴席酒文化等。菜品以烹饪猪、牛、羊、鸡肉为主,菜品形式以传统见长,菜肴淳朴、口味浓郁、厚重,咸甜酸辣俱全。它在多种饮食的融合中脱颖而出,形成了独有的饮食文化特色,呈现出北方菜系的粗犷大气。
山丹罐罐席只有在重大仪式上才会出现,如生诞寿辰、婚丧嫁娶、孩子满月等。罐罐席也分为好几种,有鸡肘席(也叫海参席或十二楼全席)、十全席、五碗一盘等规格。席做好了,上菜极其讲究顺序,以十二楼全席为例,要先上水菜(凉菜,有自家的豆芽,还有自产的胡萝卜、韭菜等,荤菜有肝、肺等),要上水菜碟八个,上水菜的菜碟要一平一立,平是盘,立指的是碗,四个荤菜,四个素菜。水菜上后要开始上炒菜。炒菜最有意思,叫纱帽翅儿,中间一大盘菜(平),两边上各上一碗(立)菜,共上两次,像是纱帽翅抖三抖,很形象。最后上的大菜就是十大碗,有红烧肉、鸡肉、丸子炖肉、粉条炖肉、腐竹炖肉、豆腐炖肉、萝卜炖肉、土豆炖排骨、糯米碗、八宝汤等。上菜中依次要上油饼、花卷、包子、馓子、糖花子、干果等。十大碗后,必须上胡辣汤一盆。十大碗的主要内容是五荤五素,五荤指猪肉块炖菜(俗称红炖)、猪肉片炖菜、羊肉炖菜、牛肉炖菜、丸子炖菜,五素是指烩萝卜、烩土豆、烩番瓜、烩豆腐、烩面筋。十二楼全席和鸡肘席大致相同,要上全鸡和全肘。五碗一盘席是档次稍次一点的,水菜(凉菜)和十全席的水菜一样,其他就简单多了。
儿时的味道,时光的记忆。罐罐席在山丹历史悠久,流传甚广,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,深受群众喜爱。山丹罐罐席的菜谱,应该是根据年代的不同而发生着变化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烹饪技法基本是煮、炸、炖、蒸,有严格的程序和工序。其技艺主要在选料、刀功、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。譬如肘子肉,上笼屉蒸,就得两三个小时以上。由此制作的菜肴制作精良、选材考究、经济实惠、肥而不腻、老幼皆宜,且色、香、味、型俱佳兼具北方菜系特点,荤素菜搭配营养丰富,吃法非常讲究。
炒拨拉
炒拨拉——一道以动作命名的美味,一款绽放在盾牌上的美食。
相传在西汉时,霍去病在一次战争中勇猛善战,缴获了大量放牧用具和大群牛羊等物资。将帅遂令就地烹羊宰牛犒劳三军。由于后勤部队还没有全部赶到,灶具尚不齐备,犒劳只得分片区依次而行。但是疲劳、饥饿、兴奋交织在一起,已经使一部分年轻军人急不可耐,再加上随风飘过的阵阵肉香的诱惑,他们索性不等了,搬几块石头垒成灶,不知是哪个小兵,索性把盾牌翻过来,就着大火,羊肉羊杂一顿猛炒——炒拨拉就这样诞生了。小兵这冷不防的一着,自然也赢得了弟兄们的满堂彩,他们折了芨芨草或者小树枝当筷子,尝一口,那真叫爽!后来当地的牧民就用牛羊的内脏作为主要原料,改良后就成了今天的炒拨拉。没想到当初士兵的一种无奈之举,今天竟成了丝绸之路上一道独特的美味佳肴。
据当地县志记载:炒拨拉因动作得名,支以铸铁鏊子,将切好的羊肝、肺、肚、肠、心等佐以调料葱花、蒜苗下锅,以柴火或煤炭为燃料,用猛火爆炒,待熟即食。辅料是洋葱、大蒜、青红椒、葱段、蒜苗、辣椒粉、孜然等。主料和辅料全部切成细长条,炒制时用一种专用锅具——铸铁鏊子。炒制时先在鏊子中间放一块油,或为大肉油,或为羊油,然后把切好的羊肠、羊肚、羊腰等一一码放在鏊子上,单单看到各种颜色的食材往锅上一摆,就已让人垂涎欲滴。接着大厨妙手拈花般抓起洋葱丝、辣椒丝、蒜苗和蒜瓣覆在其上,然后大火猛攻爆炒,油随着急火四溅飞起,火苗瞬间包围了整个鏊子,制作的过程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息,场面真叫一个火爆。高温使得食材迅速变熟,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食材的鲜味。大肉油和羊杂放一起炒,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味道,待主材八成熟时关火,然后迅速撒上辣椒面,孜然粉等,因铸铁鏊子此时温度已经很高,借助余温,刚好炒熟,此时口感最好,色香味俱佳。
炒熟的炒拨拉色泽饱满,颜色丰富,红的、绿的、紫的、黑的、褐色的、半透明的应有尽有,油汪汪,亮晶晶,肉嘟嘟,外焦里嫩。辣椒和洋葱使羊杂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清香,混合着麻辣味道,肥而不腻,麻中带甜,入口生香,令人叫绝!羊腰生精益血,羊肝补肝明目,羊肚补虚健脾,羊心富含维生素、氨基酸,我国古代对其药用价值早有研究。炒拨拉冬季进食最佳,麻辣适度,肥而不腻,烟熏火燎,边炒边吃,热热乎乎,美味可口。
“虽是初相识,却似故人来。”火烧火燎的炒拨拉让人与生活变得可亲可爱,传承着西域人舌尖上的美味记忆!山丹炒拨拉,是众多美食中少有的与火共舞的美食,既是在烹调食材,也在淬炼自己。在高温中来回,在火舌与火舌之间穿梭。成熟需要炙烤,成功源自涅槃,这是炒拨拉的料理之道。任何一种餐饮,之所以被人认可和欢迎,最根本的是因为其美味。要是你正在大啖炒拨拉,别忘了来壶山丹马场的青稞小酒或者米酒,或者加上一份麻辣粉、一个大饼,一群人既可饱餐一顿,又可感受西部的豪放。如此,便可以乐不思蜀,流连忘返了。
世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独特地域孕育了别具一格的美食,张掖美食种类繁多,地道厚实独具魅力。悠久的历史为美食赋能,独特的用料给美食打底,新颖的做法让美食别致,精细的做工让美食至味在人间。感受时间与空间的融合、灵感与味蕾的碰撞。火焰升腾中的味道,更会令您感受到张掖的魅力和独特。得空不妨去张掖亲自品尝,每一道美食都会给您留下久远的记忆。
关键词: